“诈骗”电话
(三门法院 章惠春口述叶佳丽整理)
执行漫漫长路,充满着酸甜苦辣,可是当我回头看的时候,那些苦和累仿佛早已随着岁月消散,留在记忆中的都是美好、有趣的事情。
今年3月份,我们按照省高院的要求对所有案件进行了甄别和补录,在这一过程中,发现了很多积压多年的老案,这些老案因承办人员调离、当年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等多种原因而尘封在档案室中。为了不增加执行实施组的办案压力,我决定亲自办理这些老案。
4月中旬某个周三晚上(每周一晚、周三晚、每周六为三门法院执行局集中加班时间),我翻开了一个1997年的老案。这是一起民间借贷案件,褚某经郑某担保向申请执行人借款2万元,经判决后,在1997年执行到位6200元。后双方达成和解协议,此案以和解方式结案。但两被执行人此后多年来并未按照和解协议履行义务,这个案件辗转多个承办人员均未成功执行完毕。抱着努力试一试的心态,我经多方查询得到了被执行人郑某的手机号码。
拨通了郑某的电话后,我先简单地介绍了案件情况,原以为郑某会配合地回应下,可是听筒里传来的是一阵激动的辱骂声:“你们这些骗子也太敬业了吧,晚上九点还打电话来,哪个法院晚上还上班啊?你当公务员都是这么吃苦的?况且你们诈骗的手段也太低劣了,编什么不好,编一个1997年的案件,你们有毛病吧……”“你好,我不是诈骗……”还没等我开口解释,对方已经挂断了电话。通过刚才的一连串“炮轰”,我可以想象郑某因被“诈骗”电话骚扰而气急败坏的样子。我无奈地对着案卷,自言自语到:“嗨,还真有这样一批吃苦的人,就是我们!”
大约十分钟后,办公室想起一阵清脆的电话铃声,一看号码,是郑某!还没等我开口,对方就急急忙忙地说:“你好,法官,我是郑某,刚才是我态度不对,我向我朋友了解了一下,三门法院确实每周三晚上都是集中加班的。我回忆了一下,我在1997年曾经为一个朋友担保过,因为时间久远刚才一时没想起来,您能再详细介绍下情况吗?”我将案件情况及不履行的法律后果详细告知了郑某,郑某当即在电话中表示,20年前自己确实经济困难,这么多年过去了早已将这个案件遗忘了,既然现在得知了这个事情,肯定会主动履行的。
果然,第二天一早,我就见到了误以为我是“诈骗人员”的郑某。郑某对前一晚的不礼貌行为再三道歉,并当场履行完毕了执行款及诉讼费、执行费用。至此,20多年的老案因为一个“诈骗”电话而顺利执行完毕。
办理老案以来,时常会听到被执行人吐槽“你们法院真是没事干,二十几年前几千块的案件现在还要来执行”或者申请人笑一笑说“这个案件我早忘记了,这一点执行款先放你们那吧,我有空来拿”,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,“办理好每个执行案件,不放弃任何一个老案件”是每个执行人员的使命。我也誓将做“吃苦”的执行人,在执行路上“上下求索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