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 搜索 高级搜索
当前位置: 首页 > 法院文化 > 法官手记
简单 朴素 快乐

我原来是学理科的,以前从未接触过《论语》,这次学习于丹教授的《论语》心得,感触很深。感谢于丹,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《论语》的大门,使得原本以为高深莫测、高不可及、望而却步、仅半部就能治天下的《论语》在心目中变得单纯、朴素而又充满人性的温暖;原本以为教条、晦涩、敬而远之的子曰,变得生动、鲜活。在于丹的眼里,孔子更像是一位慈厚的长者,以简单、朴素的道理,教我们什么才是快乐,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快乐生活。快乐源于心灵,快乐的真谛:简单、朴素。这一思想在《论语》中处处得以体现。

《论语》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在大地上生长的信念,从容和缓,将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有机融洽,学会在自然中和谐,也就是说人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活着,人与人之间、人与社会之间、人与万物之间都应该和谐快乐地共同成长。人对自然万物,应有一种敬畏,有一种顺应,有一种默契,学会宽容、理解,这样才是真正的快乐。

以前我们常提的一句口号是:“人定胜天”,事实上人是胜不过天的,但人可以通过探索,揭示自然规律,顺应它,并与其产生默契,历史才会进步,社会才会进步,科学才会进步,并一步步走向文明。就治水而言,是“疏”还是“堵”,看似简单,实际要因势利导,要看具体情况,不能一概而论,更不能靠拍脑袋作出决策。如果违反自然规律,受惩罚的还是人类自己。人是很容易犯错误的,前苏联为了多生产粮食,曾开垦了大片草原,结果导致草原沙漠化。上世纪七、八十年代,我国开发北大荒,破坏了世界上最大的生态湿地。要知道,这块湿地是地球的绿肺,绿肺坏了,永远难以逆转。《论语》告诉我们,天地万物都有其自然规律,人类就在于把天之大,地之厚的精华融入内心,使天、地、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,人的力量才会变得无比强大。简单地说,就是和谐,包括人与人、人与自然、人与天地万物之间都应和谐快乐地相处。

《论语》里“子贡问政”,则告诉我们人人必须要有信仰。孔子认为死亡并不可怕,最可怕的是国民对这个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。所以宁可“去兵”、“去食”也要“立信”,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。法官信仰是什么?就是法律至上,如果法官对法律失去信仰,那么就会被权力、金钱、人情所左右。物质的富裕并不是生命的全部,我们不能被物质生活所累,而是要保持心境的恬淡和安宁,使心灵获得快乐。孔子教给我们快乐的秘诀,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。现代社会竞争激烈,分化悬殊,内心浮燥,保持恬淡安宁的心境犹为重要。人的追求是无止境的,人的欲望也是无止境的。而人的生存很简单:一间房、一张床、一碗饭而已。因而幸福其实就是简单、朴素、内心快乐。人赤裸裸来,赤裸裸去,生不带来,死不带去。但人在世间走一遭,为世界做了什么?身后留下些什么?所谓“雁过留声,人过留名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一个人要摆正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,调整好人与人的关系,人与社会的关系,千万不要被物质捆住手脚,而要有一种宽宥的心,修身、修心,淡泊安宁。

《论语》没有冗长的说教,简洁明了,一语中的。《论语》告诉我们人不仅是万事要拿得起,放得下,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。其核心和精髓就是“恕”和“仁”。“恕”就是做人不要强人所难,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。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伤害,你也应该尽量宽容。而“仁”就是关爱别人。关爱别人就是仁,了解别人就是智,就这么简单。

世界上有三个终极的哲学问题:什么人最重要?什么事最重要?什么时间做事最重要?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帮助的人,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,最重要的时间是当下,一点都不能拖延。就像现在我们常说的,“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,人间会变成美好的世界”、“从我做起、从现在做起”一样。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,抓住当下,做好自己该做的比什么都重要。一个“恕”字,一个“仁”字,可以使人受益一生。《论语》就是用这样简单朴素的道理教我们做人、做事。

当然,人的一生难免缺憾和不如意,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事实,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物的态度。正好像我们不能改变天气,但我们可以改变心情。《论语》的精华之一,就是告诉我们,如何用平和心态来看待问题。人最容易被自己打败。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老抱怨自己这样不如别人,那样不如别人,而产生消极、失落、不平衡心理,其实是你自己选错了参照物,参照物不同,得出的结论完全不一样。看轻身外之物,不在乎得失。如一个饥渴的人,对待同一杯水,悲观消极的人会说,可惜只有一杯,积极乐观的人则会说,幸好还有一杯,这就是态度。近日在中央台看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节目,一个人说自己智商蛮高,而情商低,问马云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情商。马云告诉他,人自视过高,情商就低,人只有把自己放低,情商就高了,这也是态度。我们要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,要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,这就是《论语》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。要相信自己、自省、自重、自信、自爱,保持内心的淡定与坦然。正如孔子说:“仁者不忧,智者不惑、勇者不惧”,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,从而获得更多的快乐。

记得有一首诗是这样说的:我坐在草地上/一会儿看人/一会儿看云/我看人时很远/我看云时很近。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似乎越来越远了。《论语》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方法,做人的规矩。这些道理同样朴素、简单。《论语》告诉我们做事的原则和把握原则的分寸。“过”和“不及”都是要尽力避免的。孔子认为,太过疏远和太过亲密都不是最佳状态。为人处事要有《豪猪的哲学》。那就是找到一个最恰如其分的距离,在彼此不伤害的前提下,保持着群体的温暖。《论语》告诉我们,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,彼此之间要留一点分寸、留一点余地,无论是对朋友、对同事、对自己最亲近的家人都一样。做人就是要把握分寸,如此简单。

那么如何做事呢?孔子提倡,“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”,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,先不要操别人的心。“义之与比”,意思是说要按道义行事。在言行之间,更看重“行”不要夸夸其谈,要少说多做,不要只说不做,要多听别人的意见,多思、多想、多看、谨言、慎行,让自己少一点后悔。这些思想多么简单实用。同样,待人处事更应讲究礼节,要尊礼、守礼、行礼,“修已以敬”。好好修炼自己,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。“修已以安人”。在修炼好自己的前提下,想方设法让别人快乐。“修已以安百姓”。修炼自己,让百姓过上幸福生活。一个“修”字,境界一层高过一层。如此种种,《论语》中到处都是这些朴素的道理,教我们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,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,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,让自己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。

简单、朴素、快乐的理念在《论语》中处处得以体现,其倡导的道德理想,同样适用于二十一世纪。孔子和他的弟子所享受的那种欢乐,同样是我们今天快乐的源泉。这是于丹《论语》心得给我们的借鉴和经验所得吧。(章正旺)

台州市三门县人民法院 版权所有
地址:浙江省三门县海游镇上洋路70号 邮编:317100 电话:0576-83367982
建议IE6.0,1024×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
访问量:17301372  浙ICP备2022037173号-1

浙公网安备 33102202000325号